校园文化

文化国教·四季中国|二十四节气之立冬

时间:2023-11-08浏览:162字体:[]设置

寒暑相推成岁月,苦乐交织是人生。俯仰之间,西风瘦尽,东篱菊晚,关河冷落,我们迎来了农历二十四节气中代表冬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冬。

岁月翻过一页,时令另起一行。值此新冬的开篇,让我们暂别春夏的欢愉,也把三秋往事封藏,学会放慢脚步,努力回归内心,加倍珍惜眼前的一切,做一个热气腾腾的人。

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九个节气,也是汉族传统节日之一。作为干支历戌月的结束以及亥月的起始,其时间点在每年公历的11月7-8日之间,即太阳位于黄经225°,斗柄指向西北方位。

古代先民对“立”和“冬”的理解简洁而生动。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即建立、开始的意思。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指一年的田间劳作结束了,农作物已全部收晒完毕,“粮入仓,菜入窖”,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了。立冬,遂成为一年冬季的起始。

立冬过后,日照时间继续缩短,秋去冬来,黄叶落尽。有人饮酒赏菊,冻笔写新诗;有人漂泊他乡,渴望归家。

知岁一寒,又是一冬。立冬标志着冬天的开始,代表着寒冷和孤独的来临。自古以来,人们对于立冬这个节气都十分重视,千百年来延续传承着丰富的习俗和传统,如祭祖、拜冬、饮宴等。

旧时中国,立冬这天,各地人们还要举行祭祖祭天的活动。即便再忙的农人也要在家休息一天,杀鸡宰羊,准备时令佳品,一方面祭祀祖先,以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一方面祭祀苍天,感谢上天恩赐的丰年,并祈求上天赐给来岁风调雨顺;而祭祀仪式后的酒食也可让辛苦一年的农人,顺便好好犒赏一下自己。

拜冬亦称“贺冬”,早在汉代即有此俗。东汉时期的《四民月令》记载:“冬至之日进酒肴,贺谒君师耆老,一如正日。”至宋代,每逢此日,人们更换新衣,庆贺往来,一如年节。清代“至日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贺尊长,又交相出谒。细民男女,亦必更鲜衣以相揖,谓之“拜冬。”民国之后,拜冬的传统风俗,日渐简化。但一些活动,则保留下来,并逐渐固定化、程式化。如办冬学、拜师等活动,都在入冬时举行。

旧时立冬,还是学生拜望老师的季节。许多地方都会郑重其事地举行拜师的活动。入冬后,城镇乡村学校的学董学监(学校管理人员),领上家长和学生,端上方盘,提着果品和点心到学校去拜望慰问老师,称之为“拜师”。

拜师敬仪一般需要准备:桂圆、肉干、红豆、红枣、芹菜、莲子等物品。芹菜,寓意勤奋好学业精于勤;莲子心苦,寓意师长苦心教学;红豆,寓意鸿运高照;红枣,寓意早日高中;桂圆,寓意功德圆满;肉干,表达弟子心意。凡此种种,彰显的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深植于百姓生活的尊师重道优秀文化传统。

中国民间以“立冬”为冬季之始。这一时节,草木凋零,蛰虫休眠,全国各地多有补冬的习俗。民谚“立冬补冬,补嘴空”,说得就是我国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农民劳动了一年,利用立冬这一天休息,顺便犒赏辛苦了一年的家人,杀鸡宰羊或以其他营养食品进补。立冬进补的习俗是为了适应气候的季节性变化而产生的,有助于调整身体素质,增强体质,帮助人们抵御即将到来的寒冬。

立冬在古代农耕社会是“四时八节”之一,是很重要的日子。在广袤的中国北方地区,人们喜欢把饺子作为立冬进补食物。所谓“好吃不过饺子”。饺子谐音“交子”,源于“交子之时”,而立冬则是秋冬季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此外,立冬吃饺子,寓意着人们对冬天的美好期盼。由于饺子的外形和耳朵很像,人们认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冻了,还有“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说法。

民俗云:“北吃饺子南吃葱,铜锅羊肉好过冬”。北京及周边地区立冬有吃涮羊肉的习俗,乃是仿照清代宫廷立冬的规矩是吃涮羊肉。因羊肉属温补,有利五脏,抵御寒冷的作用。我国南方沿海一带立冬有吃羊肉炉的习俗。此外,有些地区则更推崇羊肉汤。在寒冷的天气,喝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御寒效果极佳。


《立冬》

(唐)李白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立冬》

(宋)紫金霜

落水荷塘满眼枯,西风渐作北风呼。

黄杨倔强尤一色,白桦优柔以半疏。

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

拟约三九吟梅雪,还借自家小火炉。

《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

(宋)钱时

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

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

《立冬即事二首》

(元)仇远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

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立冬》

(明)王稚登

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

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

《九月十八日立冬》

(清)乾隆

闰月催时序,秋深早立冬。

候风因验政,辨日每占农。

人迹霜华重,山峦黛色浓。

园林零落尽,徙倚眄苍松。


元代文人吴澄编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他将一年二十四节气分成“七十二候”,每个节气分成三候。其中立冬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人大水为蜃。


立冬之日,水始冰,冰寒于水,所以是水与冰的结合。冬寒水结是为伏阴。孟冬始冰,仲冬冰壮,季冬冰盛。

立冬之后五日,寒气愈冽,冷风侵袭,早晚温差巨大,地面开始上冻。“霭霭野浮阳,晖晖水披冻”。

雉即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寒来暑往,时光匆匆,唯有周而复始的节气,教会我们:春有春的来意,冬有冬的秘密,一岁有一岁的向往,一季有一季的风景,一步有一步的欢喜。

立冬之际,让我们心随茶香,悠然自适,把蓄积的满满能量,融入初冬的暖阳,与美好双向奔赴,努力让每个日子发着光、沁着暖。

这个冬天,愿你我都能找到心中的那抹阳光,踏平眼前的苟且,拥抱诗与远方!


(供稿|学生服务中心;撰稿|叶挺)

联系我们

学生事务: 021-55663265

招生咨询: 4000-369-051

招贤纳士: 021-55660952

国际合作:021-65100030

国际考试:021-55660013

社会培训:021-65112872

地址:中国·上海·杨浦区纪念路8号

Add: No.8 Jinian Road,Yangpu, Shanghai, PR. China

E-mail:fcsufe@mail.shufe.edu.cn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