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

国教知时节·今日大暑|大暑至盛,万物荣华

发布时间:2025-09-07浏览次数:21文章来源:上海财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编者按:时间的年轮转动四季,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这是千年华夏农耕文明的生存智慧,其背后,是二十四节气的悄然指引。二十四节气如同一幅幅细腻的画卷,描绘着自然的韵律与农耕的节奏,见证着华夏民族对大地的敬畏与对生活的热爱。2025年,学院党政办公室推出二十四节气栏目《国教知时节》,愿大家顺应自然,珍视生命中每一重要时刻,与自然相融,与时间共生,在东方节气美学里感受自然和生命的力量。

大暑简介:

7月22日,国教知时节第十三篇,我们迎来大暑节气。大暑,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指炎热之极。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日照阳光最猛烈、最炎热的节气,“湿热交蒸”也在此时到达顶点。大暑是雷阵雨最多的时节,雨量充沛,高温与多雨时期基本一致,雨热同期。

我国民间有句老话:“小暑大暑,有米不愿回家煮。”可见,大暑时节天气是何等炎热。

大暑三候:

我国古人将大暑分为三候,这些物候现象不仅反映了大暑节气的气候特点,也展现了大自然的规律和节奏。

一候:腐草为萤

古人认为萤火虫是由腐草变化而成。在大暑时节,由于气温高、湿度大,草木腐烂,萤火虫便在此时大量出现。点点萤火在夜晚闪烁,给炎热的夏日增添了几分浪漫和神秘的色彩。

二候:土润溽暑

此时土壤湿润,天气闷热,高温高湿的环境让人仿佛置身于蒸笼之中。大地好像被湿气所包裹,空气也变得异常潮湿,这种溽暑的气候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却十分有利。

三候:大雨时行

大暑时节,时常会有大的雷雨出现,这既能够缓解暑热,又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分。在炎热的夏季,一场及时的大雨能带来短暂的清凉,也能让大地焕发出新的生机。

大暑习俗:

饮伏茶

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喝的茶。古时候,很多地方的农村都有个习俗,就是村里人会在村口的凉亭里放些茶水,免费给来往路人喝。每个凉亭里都有专人全天煮茶,保证供应。

晒伏姜

伏姜源自中国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时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充分融合后食用,对老寒胃,伤风咳嗽等有奇效,并有温暖保健的功效。

烧伏香

烧伏香是说大暑这天要去庙里祈祷风调雨顺,求雨消暑。

送大暑船

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地区,特别是台州好多渔村都有的民间传统习俗,其意义是把“五圣”送出海,送暑保平安民。送“大暑船”时,伴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表演。

喝暑羊

山东南部地区有在大暑到来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汤的习俗。在枣庄市,不少市民大暑这天到当地的羊肉汤馆“喝暑羊”。

吃仙草

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

大暑养生:

大暑是四季中阳气鼎盛之际,骄阳似火、湿热难耐,“桑拿天”在此时几乎成为常态,大暑是养生的关键点,宽心防暑,戒躁戒怒,防范暑湿邪气对健康的损害。

1、避暑热:暑邪是夏季最主要的邪气,夏季汗出过多会带走体内津液,进一步发展会导致气阴两虚。而低血压、脑卒中、冠心病等夏季经常发生的疾病,都和气阴两虚有关系。

2、祛暑湿:大暑时节,雨水增多,湿邪最易趁机而入。暑湿侵害人体会出现口中黏腻、头昏脑涨、肢体困重等症状。睡前用热水泡脚,能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加速湿气排出,缓解下肢水肿,还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3、注睡眠:大暑时候天气炎热,容易心烦气躁,而焦躁烦闷又易导致心火内生。所以在大暑期间要特别注意戒躁戒怒。中医认为心主夏季,午时11:00至13:00是人体气血循行心经的时间,适度午休有助于避暑养心,消除疲劳。

4、养脾胃:大暑前后湿气重,脾胃运化能力差,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如果经常穿梭于空调与闷热环境中,或者大量喝冷饮,更容易发生胃肠道疾病。粥食可益胃生津、健脾补虚,养人最宜,所谓"天生万物以养民。

此外,暑天里拍打按摩夹脊穴,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夹脊穴位于背部后正中线旁开0.5寸,从大椎穴开始一直往下按摩到腰骶部,反复进行5-10分钟,感觉微微发热为宜,可达到疏通经络,强身健体,舒达阳气的功效。

大暑诗词:

《咏廿四气诗·大暑六月中》

唐·元稹

大暑三秋近,林钟九夏移。

桂轮开子夜,萤火照空时。

菰果邀儒客,菰蒲长墨池。

绛纱浑卷上,经史待风吹。

诗词赏析

本诗属于元稹二十四节气诗系列,描绘的是大暑节气到来时的物候变化。大暑时节高温多雨,庄稼得以迅速成长,萤火虫也随之在腐草中孵化长大,出现腐草为萤的现象。

与此同时,鲜美可口的茭白也渐渐成熟,蒲草也日渐茂盛。此时阳光强烈,若无闲事,如诗人般在家中避暑,看看书静静心,自是惬意之事。

《大暑》

宋·曾几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

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

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

诗词赏析

大暑时节,阵阵夏风如热浪滚滚,熏的人难受至极。相较于市井的喧闹,幽静的禅院的确更易于让人感到平静。

此时走在路上,忍不住去想:这么热的天到底什么时候才结束呢?如诗人所言,这个时候,太需要冰凉的瓜果来消暑止渴了。

《襄城大热喜雨》

唐·吕颐浩

大暑方蒸湿,云兴忽蔽空。

俄然飘细雨,快矣濯清风。

变化谁能测,炎凉迥不同。

马前襄汉路,山色有无中。

诗词赏析

高温天气里,最让人感到开心的事情之一莫过于终于盼来了一场及时雨,虽然有时候来的过于突然,让人猝不及防,来不及去躲。

毕竟夏雨的到来,不仅滋养着自然万物,为人们带来丝丝清风,也赋予了山水草木水墨一般的色彩。

《六月十八日夜大暑》

宋·司马光

老柳蜩螗噪,荒庭熠燿流。

人情正苦暑,物怎已惊秋。

月下濯寒水,风前梳白头。

如何夜半客,束带谒公侯。

诗词赏析

大暑的到来,意味着一年里最热的天气如期而至,同时也暗示着夏去秋来。下一个节气就是立秋了,到了秋天,蝉鸣渐无,草木摇落,又将是一幅萧瑟景象。

《大暑戏赠希古》

宋·张耒

去年挥汗对淮流,寒暑那知复一周。

土润何妨兼伏暑,火流行看放清秋。

鬓须总白难相笑,观庙俱闲好并游。

只怕樽前夸酒量,一挥百盏不言休。

诗词赏析

如题所言,此时为一首情真意切的友谊之作:年年大暑,今又大暑。

回想起去年大暑挥汗如雨的情境,仿佛就是昨天发生的事。如今一年过去,自己的白发多了些许,朋友却越来越少,想想还挺伤感的。所幸,身边还有你这位朋友相陪,与我同游而行,共饮而乐!

《乙未六月大暑》

元·方回

平分天四序,最苦是炎蒸。

在我须无欲,于斯患不能。

又应当闵雨,谁识始藏冰。

人力回元造,生生实所凭。

诗词赏析

所谓“境由心变”,小时候最期盼的就是暑己,因为有两个月的假期,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上班过后,越来越觉得这是一年最难熬的时候。

如诗人所言,“心静自然凉”的道理很早之前就听过,但要想做到这一点可不太容易!

大暑既是夏日暑热的极点又是秋日将至的转折一日三餐应选清热祛暑的食物要注意适当室内降温补充水分、劳逸结合

@全体国教人

愿你在洒满阳光的盛夏

感受生活的美好在盛夏深处积蓄能量静待秋风送爽

供稿|党政办公室 撰稿|刘澍航 编辑|刘澍航